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感触良多 获益匪浅

发布时间: 2013-03-04

  ——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组织部分河北村官赴山东参观考察纪实

    2011年11月23日—28日,在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鹿泉市曲寨村党委书记胡计辰,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秀蕊的带领下,我省部分村官、企业负责人30余人,先后到山东省西王村、三元朱村、南山村、西霞口村、沈泉庄村、九间棚村、刘庄村等山东著名村庄参观考察。在6天的紧张行程里,胡计辰、于秀蕊一行与上述村庄的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商谈了友好合作事宜,并学习了其在经济建设、民主管理、村庄规划建设、企业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超前的发展理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对于河北省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王村是个只有162户人家,600多口人小村。25年来,在领头人王勇带领下,发展成为一个集玉米深加工、特钢、置业、酒水、物流、热电等多行业于一体,拥有6家民营企业、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资产190多亿的经济强村。在西王村,考察团一行受到了该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宁立江等两委干部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在该村干部的陪同下,一行人还参观了该村展览馆、玉米胚芽油生产线和老年公寓。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引发了中国北方蔬菜种植的“绿色革命”, 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在三元朱村,考察团一行与该村书记党支部王乐义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王乐义亲自介绍了三元朱的发展历程和十二五规划等。随后,考察团又参观了该村现代化高科技温室蔬菜大棚和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村民住宅小区。

    南山村,30多年前只有260户,800口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穷山村。三十多年来,在党委书记宋作文的带领下,南山人经过三十余年的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现已发展为辖属三大园区,20余个居民生活区,近60家企业,多家上市公司,多个金融机构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南山集团,总面积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含员工、居民和学生等)达13万之众,拥有铝业、纺织服饰、金融、房地产、旅游、教育、航空等主导产业,并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前列, 2010年底,南山资产近400亿元,销售收入过500亿。

    南山村对河北村官这次参观高度重视,专门由村党委副书记刘振武和南山集团副总经理刘志敏为考察团一行举办了欢迎晚宴,并在百忙中与河北的村官和企业负责人热情交流。考察团随后还参观了南山展览馆和南山城镇化建设,领略了这座现代化“农民新城”的迷人风采。

    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有一个美丽的村庄,依山傍海,因晚霞从这里流走而得名——西霞口。这里是一个村企合一的现代化村庄,它所拥有的福如东海风景区、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名胜古迹融历史、传统、文化、人文、自然于一体。考察团一行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西霞口最有名的成山头风景区,参观了“天尽头”、 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登上了刘公岛,参观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炮台、北洋水师提督署等名胜古迹。

    据了解,西霞口村是我国著名的小康村,西霞口集团成立于1987年,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免挂行政区划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企业27家,总资产60亿。2010年,全村实现总收入26.5亿元,纯收入3.3亿元,人均创纯收入25.4万元。西霞口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大力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和谐,营造出社会主义小康村和谐、富足、安宁、快乐的新局面。

    沈泉庄位于山东省沂蒙山东南60公里处,现有400户人家,1600人,外来打工者20000多人。几十年来在带头人王廷江的带领下,沈泉庄人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沈泉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享誉华夏的“沂蒙第一村”。如今,基本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0年,村办企业华盛江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上缴综合税金11亿元,沈泉庄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6000元;集团连续10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沈泉庄村位居“中国村庄经济百强”第6位,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经济十强村”和“临沂市农业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沈泉庄,党委副书记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并带领考察团参观了村办企业和村容村貌,介绍了沈泉庄发展历史。考察团一行亲身体会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的风采,王廷江的精神和沈泉庄人惊人成就,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九间棚村坐落在平邑县地方镇天宝梨乡海拔640米的龙顶山上,共有70户,236人。由于地处山巅,四面悬崖,山高涧陡,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九间棚人长期过着无路、缺水、没电的落后生活,受尽了贫苦的折磨……就是这个沂蒙山区不足300人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举成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九间棚人在创造这一奇迹的过程中凝聚成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脊梁和核心。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央、省、市、县“先进党支部”、“两个文明先进集体”,九间棚村成为临沂市首批小康示范村、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村党总支书记刘嘉坤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常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目前,已拥有“平邑县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山东九间棚药业有限公司”、“平邑县九间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形成了集优质金银花及农林果苗木培育与推广、金银花加工、生态和红色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开发集团公司。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人均纯收入9200元。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先后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20多位省部级干部、50多所大学的师生、200多万群众以及十几个国家的外国友人来这里考察调研、参观指导、观光游览。

    在九间棚期间,考察团得到了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吴京礼和旅游公司总经理廉士东等的热情招待,并在他们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爬上6里长的山路,到九间棚旧址参观。考察团一行充分体验了九间棚人生存环境的恶劣,深深感到九间棚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的可贵。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对河北村官和企业代表触动很深,特别是以刘嘉坤书记为代表的村两委干部那种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百折不挠、宁折不弯和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的三不怕精神,以及善学、善思、敢闯敢干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对刘嘉坤书记和村两委表示由衷的敬佩。

    随后考察团一行又匆匆赶到了聊城刘庄,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耀的陪同下,参观了该村蔬菜冷冻加工厂和仓库。几间不起眼的平房,每年出口速冻蔬菜,创汇560万美元。这让在场的考察团人员大为惊叹。刘庄村现有153户,616人,1035亩耕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年出口创汇850万美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主要产业有:蔬菜脱水厂、面粉厂、玛钢厂、恒温库、塑胶密封条厂、预制厂、速冻食品厂、种猪养殖厂、热镀锌厂、农用车生产和耀兴机械制造厂等。

    六天的山东考察参观之旅,使河北村官和企业代表感触良多、获益匪浅。大家深切体会到了山东人的胆识和气魄。这7个村庄在其带头人的率领下,以超前的发展理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这对河北村官是很大的激励和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这些名村和其带头人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领群众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