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首页
会务动态
促进会动态
进入
通知公告
进入
重要活动
进入
促进会动态
通知公告
重要活动
名优产品
名优产品
进入
名优产品
小沃柑串起百亿元产业链——“中国沃柑之乡”广西武鸣采访见闻
奥肯尼克家庭农场:有机种植与休闲旅游联动 亲子采摘变游戏体验
中泰两国将在泰国大米等领域加强市场监管合作
名村名镇
河北名村
进入
河北名镇
进入
中国名村名镇
进入
村镇动态
进入
河北名村
新石家庄从李家庄走来
写了一个村庄,也就写了一个世界
河北侯家庄: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河北名镇
2021年河北省关于第二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荐名单的公示
石家庄鹿泉铜冶镇:优化营商“软环境”,夯实发展“硬实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
中国名村名镇
安徽凤阳县大庙镇多措并举力促乡村振兴
安徽凤阳县黄湾乡:“麦”向丰收季 颗粒归仓忙
焦点访谈丨岁岁端午日 绵绵家国情
村镇动态
2021年河北省关于第二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荐名单的公示
河北定州:培育高端果品 助力乡村振兴
河北赤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叫响“乡土”区域品牌
服务中心
信息中心
进入
媒体报道
进入
法律服务
进入
书画艺术
进入
信息中心
媒体报道
法律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资讯
进入
项目推荐
进入
优秀企业
进入
图片赏析
进入
会员资讯
项目推荐
优秀企业
互动交流
会长信箱
进入
在线访谈
进入
民生投诉
进入
会长信箱
在线访谈
民生投诉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进入
新闻动态
进入
河北动态
进入
社会热点
进入
政策法规
新闻动态
社会热点
村官论坛
河北省第一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二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三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四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五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三届村官论坛
河北省第四届村官论坛
河北省第五届村官论坛
关于我们
促进会简介
进入
促进会章程
进入
组织架构
进入
促进会领导
进入
部门职责
进入
入会申请
进入
联系方式
进入
领导支持
进入
促进会简介
部门职责
促进会领导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聚焦我省首届新农村建设论坛---河北经济日报专刊
发布时间: 2007-05-07
搭建平台谋划发展
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本报记者 郑惠华 通讯员 王志峰
4月10日,河北省首届新农村建设论坛在魏县隆重召开,此届论坛由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与魏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论坛邀请农村农业问题高层专家和权威人士、省农业部门、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和部分县(市)、村镇等方面代表100余人,共商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河北村镇发展大计。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蔡文元说,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就是要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努力为农民提供与时俱进的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推介特色村镇,以“蒲公英”的传播方式把先进理念和致富经验撒遍河北大地。
我省是农业大省,现有45610个村、1749个乡镇。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我省村镇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村镇的发展缺乏深入研究和合理规划;许多先进村镇的成功经验没能得到推广;欠发达地区的村镇有向先进村镇学习的渴望,先进村镇也有扶贫助困的热情,但缺少相应的桥梁。
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举办首届新农村建设论坛,是一次开创性活动。通过这个平台,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服务“三农”,对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的情况看,特别是在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没有扭转恶化趋势的情况下,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难度越来越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促进农业转变增长方式,通过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来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增加资源投入来发展农业的模式。
省工经联(经团联)副会长、秘书长鲁俊芳告诉记者:“今年省工经联(省经团联)将组织指导行业协会着力组建产业联盟,延伸产业链条,帮助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发展。”她说,这项工作首先在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方面展开。农业与食品工业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食品工业的原料80%以上来自农业,农业与食品工业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两大关联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食品工业是我省的主导产业,两大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两大产业之间组建产业联盟,打造延伸链条,可以使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如果能够组织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与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将会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对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食品工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放心食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原局长 艾云航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非常关心,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惠农之政策,如减免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少取多予,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扭转了近几年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多年增幅下降的局面。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9949亿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另外,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87元,比上年增加7.4%,实现连续三年增幅都在6%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现在农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力量不足等。
新农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我主要讲一下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问题。因为,新农村建设也好,现代农业建设也好,都把科技进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有显著成效的科技成果还不是太多。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只有30%左右;科技普及率不高,只有30%左右;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巨大浪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科技创新不够:农业科技投入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队伍不稳。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提倡科技创新,各个农业战线的人员应该不断创新。因为,只有新的科技成果才能有发展;第二,要增加投入。从国家到地方都要重视投入,各级都要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资金用于科研。同时要广开资金来源;调动社会力量增加资金投入;第三,要深化农业科研单位改革,做到合理分工;第四,要加强基础研究,保证科研力量;第五,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公益性与经营性推广的作用;第六,要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指导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 贵新喜
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后,我省各地取得了新进展。但是从城乡收入来看,差距在加大;从我省东西部区域来看,差距也在拉大。拉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生产力水平太低。因此,要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观念问题。作为市、县领导,在考虑和决定问题时要真正重视农村工作。二是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资金投入的来源:首先是财政,但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还远远不够。其次是社会资金。但由于农业方面的投资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社会资金投入有限。其三是金融投资。把金融投入很好地与农村生产发展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资金投入,农村就缺少发展的血液,也就没有办法发展起来。三是解决农民职业化问题。无论是进城工,还是从事农村生产的农民,都要提高素质,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收益。四是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解决一家一户面对整个大市场的问题,实现第二次飞跃。要通过土地人股等流转机制,使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生产,形成规模效益。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顺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搞好规划,试点先行。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内容应涵盖农村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精神文明、村庄建设民主管理等五个目标,实行逐级论证和报批制度,可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把工作往真处做,往实处做。魏县去年主要围绕县境内三条公路主干线,大力发展养殖、蔬菜、鸭梨、食用菌等六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10个精品园;扶持永丰果蔬汁、天仙果菜批发市场、龙腾速冻有限公司等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玉米深加工、棉花种植加工、鸭梨种植加工、养殖屠宰加工等四大产业链条。这些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增效。
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要素,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政府在搭建平台、搞好培训、组织输出、维护权利等环节搞好服务,2006年全县输出劳务农民工2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0亿元。
“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支农项目资金使用效益。2006年全县引来2.6亿元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项目,年受益2500万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项目。在资金的具体使用上,魏县注重将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文明生态村、“三线”农业示范园区等集中投放,对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式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支农资金的效益。
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积极构筑环县城乡村旅游带。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魏县突出梨乡生态型、红色文化型、家院经济型、农业开发型等创建模式,目前已创建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态村200个。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了全县城镇化进程。魏县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到工业园区和各类市场办企业及务工经商,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向城镇转移。去年,全县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1.1万人,部分农民已在镇长期定居。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于春池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是农业市场化过程中连结农户与市场的非盈利性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中介主要是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的。日本在农业经济合作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农协”,其主要职能是: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信用合作、共济和社会福利。农协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农产品的开发,使农民获得经济效益,获得廉价的生产生活资料,并且为会员提供信贷业务,提高会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美国的农业协会最有特色的就是五花八门的专业协会。协会主要提供产后销售服务,同时也提供产前、产中服务。政府对协会采取不干预态度,一般从法律方面扶持。如美国政府每年将巨额的农业补贴输送给这种民间协会,既巧妙地避开了政府干预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的嫌疑,又避免了将补贴交给政府机构运作的无效性。
在我国,市场经济以后,农业生产失去了国家收购计划的保护,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民出现了盲目生产经营,十分渴望有可靠的市场信息来指导生产。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以科技作为手段,在引导农民种养、帮助农民销售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辛集市优质专用小麦协会以黑马面业集团为依托发展优质小麦,提出了以“小麦加工和深加工为突破口,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基础”,走“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路子,与农民结合起来,建设自己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使种植业结构趋于优化。目前.辛集市黑马小麦基地建设已延伸到辛集市及其周边的深州、无极、栾城等四个县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亩。灵寿县河北薯类产品出口协会向会员提供全程服务,制定了“五统一”,即统一制定最低保护价,统一提供新品种,统一为会员提供技术,统一收购会员的产品,统一销售会员的产品。目前已发展会员2600名,带动农户15000户,年经销薯类出口产品3万吨,占全县薯类总产量的65%,年创汇960万美元。现已发展成为集薯类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薯类产品出口协会。
协会作为我省农业科技中介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有效地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推动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服务、项目、新能源建设
一个都不能少
黄骅市农业局局长赵恩亭
地碱水咸干旱是黄骅市的农业“市情”,要给新农村建设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必须紧紧围绕和结合这一实际,在深化职能务、千方百计上项目、倾力发能源三个方面上做足文章。
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一家一户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成效。为此,必须细致到点,一是到“村”,我们筹资60万元,在旧城镇贾象、黄骅镇东孙村等村新建起30个技术、信息、农资“三位一体”科技服务站,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各取所需”。二是到“市场”。紧紧围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这个主题,打防结合,实行了农资商品报检制度,对全市11个大型集贸市场和150家固定门市部进行突击式检查。三是到“田头”。为确保农民夏收夏播进展,我们提前协调运作,先后组织人员赴山东、唐山等地考察机收作业市场,洽谈引机、派机事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四是到“课堂”。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阳光培训”,举办科技培训班4期,培训农民1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人。
项目是新农村发展的活力源和潜在动力源。一是争取惠农项目。跑部进厅,争取到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肥试点县项目、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等上级支农项目7个,涉及资金694万元,二是引进招商项目。先后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社会投资人等,携带项目赴北京、山东等地引进了投资冬枣。食用菌保健饮品等项目。三是扶持龙头项目。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新发展起齐家务乡寨里、常郭镇前排等食用菌栽培示范村20个,并扶持离岗创业职工投资20万元增设了6个苜蓿收购网点,全市苜蓿收购网达到了38个,苜蓿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
服务、项目抓好后,还需要倾力发展新能源,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的能源短缺,促进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生态环保,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从“生态富民工程”入手,利用农业和农村废弃物入池发酵、循环利用,全市新建户用沼气1840个;新上农村废弃物秸秆制气、秸秆制炭和秸秆制乙醇三个新能源项目。其中,扶持青年农民刘永泉研发出的户用秸秆气化炉,获国家专利和国际金奖.不但在12个村推广气化炉600多台,产品还销往河南、山东、贵州、银川、衡水等地16个省市区。
来源:
上一篇:
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将隆重推出《河北名村》一书
下一篇:
我会6位副会长参加九届全国村长论坛
返回
平台声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