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发布时间: 2007-01-28
    我曾经在河北工作了13年,我就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主要介绍我前不久调查过的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村——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
 
     太平村建设“村民自治制度”的工作,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实践,经过了三届选举,其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其管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其村级组织制度不断创新。这个村已被市、区命名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示范村。
 
    太平村在三次选举、换届过程中狠狠抓住了一个中心点,就是始终在下力量搞好村民自治的组织制度建设和创新。这样,使得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政治制度在太平村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
 
    这首先表现在经全村村民民主讨论、实践和多次修订、完善的《太平村村民自治章程》,规范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同时,全村又在实践中根据村务的实际需要,先后经民主协商、村民大会决定,制定、出台的各项制度已达47种之多。经调查、验证,这些制度没有流于形式,被村干部誉为本村民主、自治的“小宪法”,已渐渐成为村民的“习惯”、“行为准则”、“生活方式”。
 
    这些制度的精髓是民主,即通过制度支撑、保障村民当家作主,使得村民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些制度,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让村民参与全村重大事务决策的制度,即村民享有决策权的制度。如村民会议职权制度、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以及“小宪法”修改制度等。为了保证村民享有决策权,还有决策、决定大事的一套程序制度。
    ——让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本村集体企业管理制度,农业(承包户)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等。
    ——让村民民主监督的制度。如村务工作监督网络制度、村务监督小组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居民审批建房制度等。
    ——让村民享有全村信息知晓权的制度。太平村总结村民“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象,是由于村情对村民缺乏沟通、不公开透明的结果,因而在村民自治中建起了太平村信息化制度、村民知晓网络图、工作台帐制度等。
    ——让村民享有社会保障权的制度。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五保户生活供养制度、老龄协会制度。
    ——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制度。如社区教育制度、社会治安制度、计划生育制度、婚姻家庭和“八星文明家庭”活动制度、“百姓学校”制度、科普工作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健康管理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等。
太平村的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还赋予“两委”关系新的涵义,是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同时也为村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促进了村党支部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改进村党组织的工作作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实际上也是对党员的一次深刻的民主法制教育、党章教育、先进性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二次选举”制度,把村党支部书记实际置于“村民公决”制度之下,这种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民主考核监督,保证了村级干部的质量。
村党组织以及村干部,对农村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工作,过去是由行政负责,用行政办法处理,现在村民自治制度中改为“民主管理”、“自我服务”办理,即由行政方法转变成了由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方法、社会方法。这种党的领导、工作方法的转变,是党组织建设上打破老传统、老习惯的根本性转变。
    ——全村74名党员,都以“村民”身份参加了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活动,不少人被民主选举、推荐为各项民主管理组织、自治组织的代表、成员或组长,受到群众的信任,热情为群众办各种实事,具体落实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使得党员同群众一起受了一次民主“洗礼”,而且为党员提供了密切联系群众、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平台和制度保证。
    ——“一支笔”,意味着“谁说了算”,是“两委”矛盾的一个焦点。太平村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中,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制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财务支出项目由一把手牵头集体决策后,交由村民理财小组实施决策把关,审计签字。实际上“一只笔”这种行政方法也被民主理财这种社会方式方法替代了。群众戏言:我们过去“一只笔”,现在“四只笔”,笔多不怕发生腐败!“四只笔”是指:村理财小组成员三人三只笔,加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人一只笔。
    民主,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的太平村。

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