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9日,“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此次研讨是由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组织的,来自省涉农部门的十余位官员及专家纵论大计,在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清河奇迹”是热门议题之一。省工经联顾问张士英指出,清河的活力在于家庭工业,靠的是两种“能人”:一是有能力、有胆识的农民以及集体企业业务骨干,一是各级党员干部靠实实在在的服务、引导和扶持,成为农村“能人”创业的“主心骨”和“催化剂”。
省政府原副秘书长赵景才指出,发展村镇经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走人才强村强镇之路。据2006年春天公布的首届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05年我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02%,也就是说一百个人中只有两个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还达不到中部地区2.3%的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农村相比,我省农民整体素质就更显低下了。各级政府应下大决心,加大对开发农村人才的投入,紧紧抓住培养、选拔、用好等环节,首先把八十万名“村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省工经联副会长张歧山建议,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要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扎扎实实地为基层做几件实事,包括帮助企业拓宽商品销路,为已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谋划再上新的工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省文化厅巡视员张希有指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议促进会适当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2006年我省有39项民间文化特色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130项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518项已经省政府宣布保护的非物质文化原创。全省已命名100名民间艺术继承人,有几十个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易水砚、衡水内画、曲阳雕刻最近荣获联合国杰出手工艺品称号。我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可以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大打特色文化牌,将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和旅游结合。
省委研究室经济处王一处长指出,必须高度关注农村土地问题,只有坚决消除左的观念,才能有效化解短期行为,将土地利用好,确保农业及农村长远发展。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贾银锁博士有十五年海外工作经历,主张利用南非资源发展河北经济,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可在南非设立办事处,建立示范农场,进行农业种质资源的交换、发掘与创新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合作研究;鼓励河北农民出国创业,介绍我省涉农单位及村镇领导到南非出访考察,寻找商机,向国际市场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