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首页
会务动态
促进会动态
进入
通知公告
进入
重要活动
进入
促进会动态
通知公告
重要活动
名优产品
名优产品
进入
名优产品
小沃柑串起百亿元产业链——“中国沃柑之乡”广西武鸣采访见闻
奥肯尼克家庭农场:有机种植与休闲旅游联动 亲子采摘变游戏体验
中泰两国将在泰国大米等领域加强市场监管合作
名村名镇
河北名村
进入
河北名镇
进入
中国名村名镇
进入
村镇动态
进入
河北名村
七位省级领导关注支持《河北名村》的出版发行——再次祝贺《河北名村》一书并获评“2016年度新农村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新石家庄从李家庄走来
写了一个村庄,也就写了一个世界
河北名镇
2021年河北省关于第二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荐名单的公示
石家庄鹿泉铜冶镇:优化营商“软环境”,夯实发展“硬实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
中国名村名镇
安徽凤阳县大庙镇多措并举力促乡村振兴
安徽凤阳县黄湾乡:“麦”向丰收季 颗粒归仓忙
焦点访谈丨岁岁端午日 绵绵家国情
村镇动态
2021年河北省关于第二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荐名单的公示
河北定州:培育高端果品 助力乡村振兴
河北赤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叫响“乡土”区域品牌
服务中心
信息中心
进入
媒体报道
进入
法律服务
进入
书画艺术
进入
信息中心
媒体报道
法律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资讯
进入
项目推荐
进入
优秀企业
进入
图片赏析
进入
会员资讯
项目推荐
优秀企业
互动交流
会长信箱
进入
在线访谈
进入
民生投诉
进入
会长信箱
在线访谈
民生投诉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进入
新闻动态
进入
河北动态
进入
社会热点
进入
政策法规
新闻动态
社会热点
村官论坛
河北省第一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二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三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四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五届村官论坛
进入
河北省第三届村官论坛
河北省第四届村官论坛
河北省第五届村官论坛
关于我们
促进会简介
进入
促进会章程
进入
组织架构
进入
促进会领导
进入
部门职责
进入
入会申请
进入
联系方式
进入
领导支持
进入
促进会简介
部门职责
促进会领导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太行山走来
发布时间: 2007-06-14
在距邢台市区6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的旅游风景区——“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山脚下别墅成群,绿道成荫,繁华富庶 ,欣欣向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曾获得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全国首批百家农业旅游示范点”、“首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等多项殊荣。这里因改善生态而吃饱肚,更由发展生态致了富。全村大部分人家住着漂亮的二层小楼,孩子们上学全免费,老人们65岁都退休金,得了病村里给报销75%的药费。这就是河北省邢台市的前南峪村。
前南峪村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所在地,在建国初期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从60年代开始,在村党委支部书记郭成志等一班人带领下,前南峪人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治理绿化山林8300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办企业,开展深加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06年集体收入960万元,人均收入5980元。前南峪现在是集休闲娱乐型、收获品尝型、运动养生型,观光审美型、知识学习型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更是中国山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这里村民生活富裕安康、民风和谐淳朴、村务管理民主、干群关系融洽、村容整洁优美,谱写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光辉篇章。
固地制宜,科学发展,“穷山沟”变成富足的“花果山”
前南峪村地处冀南太行深山区,全村现有386户,1340人,耕地746亩人均6分田7亩山,曾是一个“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村。1963年一场特大洪水几乎毁掉了全村所有山场植被和耕地。在大自然严峻挑战面前,村党组织带领村民,从植树造林,治水造田开始,到小流域治理开发,生态经济沟建设,由大自然的掠夺者变为农业生态建设者,走出了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成功地解决了太行山脉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奏响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乐章。
40年来,前南峪村党组织带领群众治理于太行山科技开发研究,成功地开创了“太行山道路”,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山区开发建设的一面旗帜。全村十条大沟全部建成高标准生态经济结构,现有各类干鲜果树238400株,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7%,曾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和“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被专家学者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他们按照“农业起步、林果致富、以农促工,以工哺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边植绿、边致富,通过艰苦奋斗将山场建成了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13.8万株的果品生产基地,靠果品收人基本解决了群众吃饭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运用公共积累陆续兴办了金属硅厂、树脂厂、隔热防水粉末厂、金属镁厂、海绵铁厂等12家村办企业,组建了益发实业公司,年工业产值在8000万元以上,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解决了“有钱花”问题。
跨入新世纪,党组织带领群众大胆开拓创新,实施“二次创业”,让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变为最富最美的地方。大刀阔斧地从事了产业结构调整,三年时间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经济沟建设向生态观光旅游高效林果业转变;从粮食作物种植向高效作物种植转变;从高耗重污企业向果品深加工企业转变。从而了实现由传统温饱型农业,向科技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过渡。
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注重发展立体经济、高效农业。他们在以往大规模治理荒山的基础上,以优化生态体系为目标,实施退耕还林3600亩,栽植各类干鲜果树12万株.同时在山脚沟谷水平梯田发展西洋参、蓖麻、红小豆等高效作物1400亩.投资1360万元,对八条经济沟进行技术改造,配套了滴灌、喷灌、管灌、微喷等现代化水利设施,建成了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国内外优种果树引种示范园区,优种苗木繁育园区,有机食品生产园区和生活休闲娱乐园区等。投入500多万元改造升级了建滩沟,引植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规划建设了美国树莓、薄皮核桃、欧洲榛子、澳大利亚油桃、乌克兰大樱桃、美国葡萄和杏扁等七大精品园区.此外,还建成了玫瑰园、柿子沟、红果梁、栗树山庄等观光园。新建了化山瀑布、绿色长廊、登山道路和绿化美化带,种植了金丝柳、花石榴、四季玫瑰、日本北海道黄杨等观赏性花木。投资建设了抗大陈列馆,整修了抗大首长故居,建成了观赏台、泽后亭和全国第一家少儿书法碑廊等。为了不让青山绿水受到污染,他们忍痛割爱,砍掉了经营多年的两棵“摇钱树”——总投资800多万元的村办树脂厂和化工厂,每年因此损失200多万元。
如今的前南峪村形成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和“抗大”红色旅游景区,旅游业拉动了各业发展,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百个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并批准为全国水利风景区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前南峪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每年吸引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近20万人次。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小康建设示范村、农业现代化试点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确定为全国工业农业示范点。2006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前南峪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 “你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很强,符合科学发展观,前南峪是山区建设的一面旗帜。你们村不愧为全国文明村。”
继承传统培育新风,村美人也美
富强起来的前南峪村对全村重新进行了统一科学规划和彻底改造。他们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道路硬化、街院净化和村庄绿化,规划新建了二层住宅楼,改善了人居环境。村外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村庄干净整洁,怡路闲适;村内民风淳朴,格调高尚,山美、水美、村美、人美,呈现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社会安宁”的生态山局图。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他们统一规划建造了连体别墅住宅楼,由村集体和农户各出资50%,村民分批进住,住宅宽敞整洁、美观大方,每户186平方,人均46平方,目前已有近80%的农户乔迁新居。硬化街道,修建环山公路,解决行路难问题。建设高山水塔,常年免费供应自来水,解决饮水难问题。现在前南峪生活垃圾实现了袋装收集,集中处理;村里组织了专门的清洁队伍,整洁的街道干净得比得上城里的大马路,每周六是村里的义务清洁日,每家每户都自发打扫自家的房前屋后。关爱生态在前南峪已深入人心,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使前南峪群众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群众各种统筹全免,所有税费集体负担;学生免费享受义务教育;65岁以上老人实行退休养老制度,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300—500元;群众生活用水费用全免,浇地电费免50%;购买电视机、洗衣机等中高档电器集体补贴50%;每年对考上大学的学生,除一次性奖励2000元外,每月还补助生活费340元;村设有卫生室,负责全村的防疫灭病和环境卫生;合作医疗制度已坚持了40余年,村民看病就医,费用的75%由村里报销。
拥有物质“花果山”,不留精神“荒沙滩”。只有有了文明的村民,才会有文明的村庄。为此,前南峪村还着力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碑和抗大陈列馆,每逢“5.l”、“7.l”“10.1”等重大节日,都要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使群众经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他们极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累计投资130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开设了农民夜校、图书室、技术培训室、“青年之家”、“妇女之家”,购置了100多种体育器材和几千种文化图书,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和场所,该村青壮年人人掌握一两门专业技术。他们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林科院、河北农大等24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起协作关系。聘请各类专家教授和技术顾问76名,设立了林果、农技、化工、冶炼等专题攻关小组,先后培养技术人才410多名,其中224名拥有了初级或中级技术职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几十年来,前南峪不间断地在群众中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争当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和争做好邻居活动,有力培树了良好的村风、民风,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多年未出现治安刑事案件、上访和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连续20年保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称号。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前南峪不光发展生产,增加群众收入,还让群众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也富起来,如今人人争当文明人,家家时兴文明户,成为全村一种风尚,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管理民主,凝聚人心,保证持续发展的动力
前南峪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一个好支部、好党委。村两委一班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村里政治团结、村级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村务运行规范。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注意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群众参政议政的工作用。2005年前南峪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并被确认为全国民主化的示范村。
前南峪村党委一班人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党委会制定了一整套有关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制度,广大群众参政议政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等。这些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有效地促进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党风和民风的和谐。二是推进村民自治。在村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社会治安协会、卫生清洁协会、文明户评比协会、红白理事会和戒毒戒赌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三是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委会成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每人都领取村民平均工资;因公出差,坚持住便宜的旅店,吃简单的饭菜。党委会一班人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使党组织起到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如今的前南峪村民主制度健全,村务管理规范,村容干净整洁,村风正、民风淳,邻里和睦团结,群众生活幸福美满。
前南峪的大山越来越绿了,村庄越来越美了,生活越来越富了,前南峪人正在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来源:
上一篇:
平山西街明天更美好
下一篇:
尚义县大青沟佳禾食品有限公司简介
返回
平台声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