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共奔富裕路 同开文明花

发布时间: 2006-11-26
记清河县王化庄社区居委会
    王化庄社区居委会紧靠清河县城,大部分土地早在十多年前就被征作县城建设用地。种惯了地的农民一下子没有了土地,似乎没有了着落。除少数人搞起了绒毛加工,大部分人只能在县城新区搞搞装卸搬运,毕竟僧多粥少,收入寥寥无几。妇女没事就打打麻将,或聚在一块闲聊,经常造成矛盾,影响社会治安和小康建设,干群关系紧张。
 
    1994年,村委会改选,新村委会成员一上任就走访群众,虚心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首先从理顺干群关系入手,召开两委专门会议,落实组织,制定措施,建立健全村民监督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和民主议事制度,制定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务公开栏,将村务公开的内容首先向村民代表会议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公开的形式和内容,使村民的利益得到根本保障,从而理顺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村民致富信心。
 
    如何使村民尽快找到致富门路,使大批剩余劳力有事干,是摆在村两委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并与一些致富能手座谈,两委成员一致认为,本村紧靠城区,信息快,门路多,不少梳绒户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因此提出了以梳绒为骨干行业,带动汽车配件、硬质合金、百货批发零售等行业全面发展的思路。
 
    凡事开头难,首先碰到的是资金问题。不少户想上项目,却缺资金。为迅速扩大梳绒业规模,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经两委研究,从征地款中拿出2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分给村民。这一有利措施使梳绒户由原来的四五十户迅速发展到200多户,一个梳绒专业村的格局基本形成。
 
  为解决新梳绒户无门路、缺经验的问题,他们积极倡导老户带新户,提出有梳绒机的两委成员每人要首先带两个新户,使他们迅速致富。党支部书记冯明俊、村委会主任庄明齐多次组织梳绒户赴新疆、内蒙等地采购原料,从技术上给以指导。
 
    短短几年时间,便形成以精梳羊绒为主,汽车配件、合金刀具、建材、运输、百货零售批发、饮食服务、养殖、装卸搬运等行业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梳绒业购销加工都较以前困难许多,且利润大不如以前。根据这种形势,清河县委县政府提出第三次创业,使梳绒业向深加工发展。尤其是绵羊绒制品,价格低,易加工,老百姓买得起,市场前景好。村两委根据形势及时调整部署,上梳机,搞绵羊绒深加工。没技术,就组织加工户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并请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近两年村里已上梳机近百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05年底,全村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1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6200多元。
随着个体经济迅速发展,用电量急剧增加,因线路老化且拉扯混乱,线损十分严重,造成电费居高不下,故障不断,经常停电,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两委通过研究,认为对低压线路进行彻底改造是当务之急。为尽快付诸实施,庄明齐及时与县供电局联系,取得支持,并同供电局施工技术人员一起勘察线路,设计改造方案。通过对低压线路改造,故障率大大下降,电价降低,彻底解决了经常停电问题。
 
  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群众吃水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抢水,村民之间经常闹矛盾。该村及时与县自来水公司协商,投资53万元打了深井,给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并与县自来水公司联网,与城里人一样,可二十四小时供水,结束了饮水难的历史。
 
  村街原来高低不平,赶上雨天,进村道路不是被冲断就是积水成片,汽车根本进不了村,购了原料拉不进来,出了成品运不出去。两委研究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将8条主要街道进行硬化。村委会组成专门班子,抽调十名懂技术、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村民进行监工,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因县城做规划,该村大部分土地被划为城建用地,村民吃粮成了问题,并不是没钱买,而是家家户户都要为此分散精力。为解决村民后顾之忧,他们在全县率先建立村民粮食供应站,每月给每人免费供应面粉30斤。村民为之高兴,小康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为解决老有所养问题,该村投资10万元,在全县第一个建起村办养老院,设有厨房、餐厅、文化活动室,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十二位六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入院安度晚年。
 
  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逐渐显现。有的人不注重公德,乱倒垃圾,乱占街道。有些户建新房,建筑垃圾清理不及时,街道成了垃圾场。根据这些情况,他们设立垃圾投放点,组织专人及时清理,并对街道进行绿化,建立门前卫生责任区,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村民的吃、住、行、用都有很大改善,存款逐年增加。由于传统习惯影响,有些人把钱花在婚丧嫁娶上,互相攀比。业余时间没事干,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聊天,打架斗殴也有发生。如何端正村风?在村委会倡导下,成立了秧歌队。村民非常喜欢这一自娱自乐、强身健体的文娱活动,不长时间秧歌队就发展到200多人,还曾代表清河县参加邢台市举办的乡艺调演,得到好评。
 
  在秧歌队基础上又成立了“常山战鼓队”,请正定鼓师来村辅导,业余时间进行排演,不断为全县的一些大型活动表演助兴。战鼓队还参加过省有线电视台春节联欢,获精品节目奖。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还投资15万元建起街心公园和灯光篮球场,并把村委会大院办成文化大院,建起图书室、阅览室、台球乒乓球室、综合活动室。图书室已有藏书近两万册。这些活动场所的兴建和致富之门的打开,使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小康建设得到更快发展。
 
  该村被省授予“小康建设重点示范村”、“省文化宣传示范村”、“县级文明村”、“生态环境先进村”、“社区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村委会主任庄明齐当选为邢台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被评为清河县“十佳二十优”人大代表。

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