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郑庄子镇贾庵子新农村

发布时间: 2014-06-23
    贾庵子村位于唐山北郊,现有党员96名,全村共1145户,3156人。为进一步改善民本民生,实现农村和谐发展,郑庄子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特色创建、村企联建”为发展举措,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发展。2009年,由河北银水实业集团垫资2.9亿元建设了贾庵子新农村。新村占地190亩,于2009年2月竣工入住,建有住宅楼24栋,其中小高层14栋,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住宅面积20.78万平方米,可安居2022户。小区水、电、气、暖配套齐全,建有物业、超市、卫生院等服务设施,休闲广场、音乐喷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小区东南侧建有16亩水面的人工湖,小区绿地面积达50%。
    通过贾庵子村与河北银水实业集团的联建发展,贾庵子新农村在经济发展、环境面貌、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良好发展。2009年,贾庵子新农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新民居优秀示范村”,2010年、2011年连续两届被唐山市政府评为“最美乡村”,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文明村”,2012年9月,又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吸纳为成员单位,并被授予“中国特色村”荣誉称号。
    一、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迅速
    一是产业发展迅速。该村与河北银水实业集团以及河北唐银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村企联建的发展模式,同时,该村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大量土地,企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农村与企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模式。201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20万。 二是经济多元发展。该村以周边企业为中心,依托银河路商业街,成功发展商贸服务业和金属物流运输服务业;建立贾庵子商业街,周边分散商户全部集中在商业街内,在银河路两侧形成了以日用百货、餐饮、娱乐等为内容的商贸项目的底商,极大程度的方便了周边居民日常生活。
    二、基础完善,生活水平高   
201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接近1.5万元,80%的家庭拥有了家庭汽车。在周边企业的发展带动下,该村符合年龄要求的青壮年实现了全部就业。贾庵子新农村水、电、气、暖配套齐全,建有物业、超市、卫生院等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在社会保障方面,该村在河北银水实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每月为本村村民男60岁、女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850元养老金,每月为村内残疾人发放850元生活补助。2004年起全村16周岁以下的孩子每月可获得100元教育费,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2011年9月,由河北银水集团无偿筹资2560万元建设了贾庵子小学。该学校多媒体微机教室、科学实验室、舞蹈训练厅、心理咨询室等设施功能齐全,塑胶跑道和足、篮、羽等球类运动场应有尽有,能容纳学生800余人,各项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水平较高。
    三、生活文明,文化风尚好
农村文化设施齐全,在小区四周的围栏,挂有宣传廉孝图20余幅,小区灯杆以文明寄语进行装饰,整个小区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充分显示了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农民生活方式文明健康,贾庵子评剧团定期为居民群众义务表演节目,并在重大节日组织专题演出,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将贾庵子村良好的乡风、村貌展现于他人。近年来,贾庵子村文明创建行动蔚然成风,农村社会秩序井然有序,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基本形成了崇尚科学、诚信友爱、懂法守法、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
    四、建设合理,村容村貌整洁
贾庵子新农村建设布局科学合理,实行社区化管理,物业化服务,特别是在日常管理和长效管护方面,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该村除了设有定时保洁员外,还设有环境卫生日常巡护员,负责小区花坛、草丛、街道、楼口的时时卫生,小区环境无死角死面,小区内无私搭乱建、乱堆乱放。设有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处理科学、及时。小区内建有休闲广场、音乐喷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每天都有大量群众进行休闲养生、健身娱乐。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与周边村实行片区联建,建立了“五联一创”(联勤、联防、联调、联管、联治、创平安乡镇)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新模式,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取得良好成效。
五、组织健全,社会管理民主
    该村两委班子和谐团结,领导力强,廉洁奉公,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各项工作开展中,村级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健全,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比较健全,村情稳定,社会和谐,农民安居乐业。

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