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

发布时间: 2012-06-1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距邢台市70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该村分为3个自然村庄,全村200户,620多口人。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

    邢台县英谈村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内67处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是该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寨。英谈村建筑多为明清时所遗存,筑有围寨墙,留有四门,错落有致,该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

    古寨原是唐朝黄巢义军留下的营pan,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户举家来此落户,目前的建筑多为清代咸丰时所建,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千年古寨,岁月流逝,原来的“营pan”被乡民叫来叫去(用了谐音)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   

    英谈村分为三个自然村庄,当地称东庄、前庄(前英谈)、后庄(后英谈)。东庄人口房屋最少,解放前只有四座四合院。前庄人口多于东庄,共十四座院落。后庄人口最多,共有六十七座院落,是英谈村古村落的主体建筑群,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保存完好。

    英谈村村民以路姓为主,路姓宗族后英谈分为三股。即前股、南股、后股。三股是从清初分开的。三股贫富发展距离较大。鼎盛时期最为富裕的是前股,是顺德府赫赫有名的富家大户。路姓前股从法字辈分为三支三堂,即贵和堂、汝霖堂、德和堂。后德和堂分出中和堂。即三支四堂。

    在古代,邢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占据太行就可以囊括三晋,跃马幽冀,挥戈齐鲁,问鼎中原。

    关于黄巢起义,在太行山一带有许许多的传说和古迹遗存,如黄巢岩、朱温坪、血流峪、天明关、贺家坪等村名地名的由来都与黄巢有关。如山西省和顺县东的走马槽村,是因黄巢的骑兵从这里经过而得名;又如圈马坪村,是因黄巢在此圈过马而得名;再如南天池村,是因黄巢在此饮过马而得名。位于邢台大峡谷半山腰石岩下的黄巢岩古建筑,是黄巢起义的历史遗存。可惜的是该建筑于1972年当地乡中学盖校舍拆掉木材作门窗口料。对黄巢起义相关的传说,如黄巢祭旗、点将台、二鬼偷油、黄巢刀岭在当地广为流传。

    据史料考证,邢台本是黄巢朱温部的领地。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公元877年,也就是唐乾符四年朱温和兄朱存一起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他负责防守东线。黄巢攻入长安后,黄巢做了皇帝,尚让为丞相。因为屡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战败,请求增援,黄巢没有答应。882年9月,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公元883年,封为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并被提升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

    黄巢起义失败后,只剩千余人逃亡今邢台西部山区的大峡谷在今黄巢岩扎寨,伺机再次起义。黄巢、黄邺、黄揆等及他们的妻子后被其外甥林炎杀害。去报功路上路遇唐兵,杀了林炎,黄巢起义宣告最后失败。由此可见,黄巢据太行是有史事根据的。在英谈村安营扎寨是符合历史事实。这些传说又给英谈村又增添了丰富的文化与富有传奇的神秘色彩。

    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英谈村靠山而居,依形营造,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看古寨,山寨如同在画中,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世外桃源。

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