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清廉办实事 忠正为百姓——记文安县人大代表、西滩里党支部书记杨济顺

发布时间: 2007-02-11
  文安县西滩里村,地处滩里镇政府驻地西1公里,耕地2927亩,有570户,1990口人,个体联户企业近200摊。在全镇首批进入“小康村”行列。近年来,该村经济发展迅速,无群众上访告状现象。村民和睦相处,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人均收入达到 4270元。
 
  西滩里村之所以取得突出成绩,关键是有一位清廉忠正的党支部书记——杨济顺。
杨济顺1981年当选村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清廉办实事、忠正为百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规范言行,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上任伊始,为改变西滩里村贫穷落后面貌,杨济顺倡导办起全村第一摊集体企业——养殖场。为解决资金难题,他拿了自家准备盖房的钱,并多方筹措资金,总算凑够建场所需6万元钱。为节省开支,杨济顺和村干部顶风冒雨,自己动手建场房,一连几天不回家。辛勤汗水没有白流,养殖场建成当年就收回投资,还盈利2万多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杨济顺逐步探索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带领群众共同建房办厂,发展服装、铝合金、餐饮、修配等行业。2004年底,企业摊数达到200余家,仅此一项就使全村年收入增加400万元。1997年又投资18万元硬化公路4公里,小区内提供全程服务,水、电、通讯设施齐全。目前,以旋车加工为主的企业有20余家在小区内安营扎寨,生产形势喜人,吸引了方圆百里的胶合板厂家来此订货。
 
  经济发展促进了西滩里村各项事业蓬勃开展。杨济顺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上。
 
  1990年至今,村里共投资81.5万元,打深机井1眼、中浅井8眼,建排灌站一座,购置大型潜水泵2台,建涵洞一处,架设高压线1200米。1997年动土上渠3000米,使全村1900亩耕地全部变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
 
  与此同时,村里成立农机服务队,投资4.8万元购置中型收割机1台、打麦机4台,农忙季节,以杨济顺为首的村干部人人都是服务队成员,义务为各户提供“耕、种、浇、收”四统一的全程服务,使村民种地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递增。
1998年小麦旱情严重,为解决村民后顾之忧,正月初五,当大多数村民还沉浸在春节喜悦之中时,杨济顺就组织支部、村委会成员研究抗旱工作。正月初七安装调试潜水泵,他们站在泥水里,顶着大风和不时落下的雨雪,苦干4个小时,使全村1600亩小麦在5天内普浇一水。
 
  西滩里村的企业、农业有了长足进步,杨济顺并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几年来,杨济顺一步一个脚印,每年至少为群众办两件实事。投资26万元修建学校和街道;投资8万元修通乡间公路;投资1.3万元修桥,为发展工业小区提供了条件;投资1.8万元购买无塔供水器,解决全村吃水问题。
 
  作为班长,杨济顺始终把村干部廉洁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经常告诫大家:“打铁需要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群众才能信服,才能树立干部威信,顺利开展工作”。党支部制定党员土地承包、财务收支和政务定期“六公开”制度,使群众对村里的工作心明眼亮,便于监督。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凡村里重大事项都交村民代表讨论,促进了民主化建设,增加了村务透明度,群众反映良好。
 
  杨济顺在严格要求党员干部的同时,对自己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村委会上班,又是最后一个走出村委会,遇到棘手的事总是冲锋在前。他率先动员亲属采取了计划生育措施,为全村计划生育工作打开局面,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高贵品德。
 
  近年来,在杨济顺带领下,西滩里村连续12年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红旗党支部”。杨济顺也多次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杨济顺表示,一定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西滩里村建设而奋斗。
 
 
麦收

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