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河北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兴固村的“昨天、今天、明天”

发布时间: 2012-06-19

 

 ——来自沙河市桥西办兴固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见到陈三江,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话: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确,在沙河市,陈三江的名号响得震天,响得赫赫。这不仅仅是他在十几年的商战中东拼西杀,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市场,像他的名字一样赢得了财富,更主要的是,谁也没有想到,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回他的老家,贫苦落后的沙河市桥西办兴固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

    陈三江今年50岁,中等个,貌不压众,语不惊人,但炯炯放光的眼睛却透射出威严,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上任仅4个多月的时间内,竟把一个2000多人的兴固村搞了个天翻地覆,搞来个前程似锦。慕名前来参观的市领导说,兴固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令人惊叹,陈三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的“沙河速度”,很值得大家去学习。

    兴固村的昨天:晴天尘土飞,雨天两脚泥,臭水满街流,走路都发愁;公共无积累,外债十多万,收入靠农业,发家致富难.

    兴固村位于发展中的沙河市区,全村600余户,2000多人,耕地不到3000亩。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个贫困村扭转了落后面貌,而兴固村却由于思想守旧,两眼还盯在农业上,经济结构单一,仍属后进。集体没有任何经济积累,而外债多达十几万元。全村只有一个水塔,因缴付电费困难,群众三天才能吃上一次水,全村四条街,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垃圾成堆,蚊蝇孳生,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在兴固,农业收人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可现在农机耕作费用高,农药、化肥、电力涨价,投入高、产出低,粗粗一算,一年下来,每亩地纯收入还不足200元,只能够维持家里油盐酱醋等生活开支。有人说,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够老板一顿饭。生活困难,使得村民们连药都吃不起,只好小病顶、中病抗、大病求助亲友进病房,好药不敢吃,贵药不敢用。遇到红白事,只好缩衣节食,东倒西借,欠下多年还不清的外债。这种情况下,人们打不起精神,鼓不起土气,几任支书都想把村里搞好,但都一筹莫展。

    兴固村的今天:谋经济、促转变、听呼声、找差距,人心齐、干劲足、变化大、发展快

    按理说,这些年除三江在商界摸爬滚打,长年在外,和村里联系并不多,但在乡亲们眼里,陈三江是个能人。一次回来探家,80岁的新柱娘和他的对话,深深刺疼了他。车到村边,因为道路泥泞开不进去了,老人就在旁边,她说:“三江啊,你富了,就不能回来当咱村的支书,带着咱乡亲一起富?”言者无意,听者心思百转千回。是啊,生咱养咱是这块热土,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咱也有责任。恰逢双委换届,陈三江当上了支书。“我一不图名,二不要利,只要咱乡亲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不怕。”

    群众呼声最强烈的是改造街道。在集体没有一分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村领导班子带头,有钱出钱,有方出力,发动本村在外的干部、职工和有关部门支援,在市、乡领导的支持下,筹措资金120万元,全部硬化了全村四道街、三条路计3000多米的街道,贯通了周边。同时规划树木、花草,临街墙体全部统一粉刷,全村面貌为之一新。西环路通村大道正在拓宽,不久即可通车。新柱娘喜气洋洋地见人就夸真好真好,“我活了这么太岁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街。”

    兴固村的明天:加强改造,逐步调整,绘就蓝图,再创辉煌

    兴固是一个古老的自然村,街道、住宅规划很不标准,且占地面积大——全村面积850多亩,户均1.3亩,村街道大小胡同几十个,宽度大多不足1米,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住宅方面,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户与户相互交错,影响采光不利于健康,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逃生都很困难,还有民国时期的土坯房,坏的坏,倒的倒,彻底改造迫在眉睫。两委班子计划筹资近亿元,构建工业园区,建材市场区、高效农业圆区、观光采摘农业区。筹建占地300亩、全省最大的建筑陶瓷批发市场;将村子改造到学校路南、西环路以西,要求是布局合理、设计科学、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学校、幼儿、养老、医疗、健身、绿地、休闲等一应俱全的城市化农村。

    为使土地增值,搞好两个调整:农业布局上分高产小麦、玉米区和优质蔬菜区,计划从山东、辽宁引进亩产1500——1800斤良种,从河南引进亩产1200斤以上小麦品种,并兴建500个优质高产大棚,聘请国家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常驻指导;工业方面积极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服务管理,鼓励有识之士投资建厂。

    为搞好农村文化生活和大力弘扬良好美德,在村双委的组织下,建起了文艺宣传队,通过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好人好事,已收到良好效果,并受到办事处和市领导的好评。

    我们有理由相信,兴固村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来源:

首页